苟延残喘

chengyu.aies.cn 收集整理

成语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
成语解释:苟:暂且,勉强;延:延续;残喘:临死前的喘息。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。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。
成语出处:宋.欧阳修《与韩忠献王》:“遽来居颖,苟存残喘,承赐恤问,敢此勉述。”明.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今日之事,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,以苟延残喘乎?”
成语繁体:苟延殘喘
成语简拼:gycc
成语注音:ㄍㄡˇ ㄧㄢˊ ㄘㄢˊ ㄔㄨㄢˇ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勉强维持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辩形:苟,不能写作“荀”;延,不能写作“廷”;残,不能写作“惨”。
成语辨析:见“苟且偷安”(346页)。
近义词:苟且偷生 苟全性命
反义词: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
成语造句:穷得当卖全无,虽只区区四金,到也不无小补,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。 ▼清.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八回
成语英文:eke out a miserable lif
成语日文:一時余命(よめい)をつなぐ,虫(むし)の息(いき)をつなぐ
成语德文:in den letzten Zügen liegen
成语法文:végéter
成语俄文:продлить своё жáлкое существовáние
成语谜语:将死的狗
成语故事:春秋时期,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,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。狼遇到东郭先生说:“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,躲过这场灾难,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。”东郭先生帮助了狼。后来狼安全跳出布袋扑向东郭先生咬去

赞助商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