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 | 言:语言;之:助词;相当于“的”。言语之外的意思。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。也作“意在言外”。 |
|---|---|
成语出处 | 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下卷:“七言难于气象雄浑、句中有力,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。” |
| 成语简拼 | ywzy |
| 成语注音 | ㄧㄢˊ ㄨㄞˋ ㄓㄧ ㄧˋ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语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语 |
成语用法 |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同弦外之音 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成语 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成语 |
| 成语正音 | 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 |
| 成语辨形 | 外,不能写作“处”。 |
| 成语辨析 | 见“弦外之意”(1045页)。 |
近 义 词 | 弦外之音、意在言外、音在言外 |
反 义 词 | 一针见血、一语道破、直截了当 |
| 成语例子 | 间有一二不尽之言,言外之意,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,是他一枝一节好处。(清 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》) |
| 英语翻译 | the meaning between the lines |
| 俄语翻译 | скрытый смысл слов <подтекст> |
| 其他语言 | <法>sous-entendus <laisser voir entre les lignes> |